学科建设水平体现了高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,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质量的标准。学科评估体系是高校学科建设的指挥棒,关系着相关资源的配置。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总体方案》)明确提出,“改进高等学校评价,推进高校分类评价,改进学科评估,实施分类评价,突出学科特色、成效、质量和贡献,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,办出特色和水平”。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,探索高校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进行学科建设评估及改革,显得尤为必要。
当前,比较流行的学科评估排名主要有QS、US News、THE和ARWU等,多以学科产出论文数、承担项目数、课题经费数等量化指标来判断学科发展的实力与水平,这一评价导向对地方性、应用型、非硕士点高等院并不适用。
对于地方性、应用型、非硕士点本科高校来说,高质量学科建设应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领域,基于学科建设基础和特色发展,跳出传统学术性学科建设思路,调整资源配置方式,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,主动融入区域科技、产业、经济发展大局,探索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地方性、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路径,在不同赛道上办出特色、办出水平。
为此,澳门新浦新京8455com自成立以来,一直将“建设西部一流、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理工大学”作为发展目标,在当前认真贯彻落实《关于加快推动全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、聚焦贵州“六大产业基地”建设、落实“富矿精开”要求的大背景下,以教育部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框架为常模,不断探索实践,建立了一套促进学科内涵式发展、体现学校工科学科发展特色的评估体系。
一、学校学科建设现状
澳门新浦新京8455com坚持“特色创校、质量立校、人才兴校、科技强校”的内涵式发展道路,以学科建设为龙头,以人才培养为中心,围绕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,在发展实践中形成了“重工厚理、强管兴文、交叉融合、突出特色”的学科发展思路和“学科-专业-平台-团队-项目-成果”一体化建设发展体系,构建了围绕“四新”主攻“四化”的特色学科。
“材料科学与工程”入选贵州省第二批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和“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理工科学科专业建设强化行动”重点支撑学科,“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”“管理科学与工程”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”“机械工程”“电气工程”“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”“化学工程与技术”等7个学科入选省重点学科。在学校层面,已立项建设“新材料开发与利用”“大数据科学与技术”“航空宇航与智能制造” 等3个校级优势特色学科群,已初步展现出理工科紧扣地方、紧贴地气的鲜明特点,但面对新发展阶段提出的新要求,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,亟待破解。
(一)学科建设实力有待提高
同省内其他高校相比,学校的学科建设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,建设层次和水平亟待提高。工学类学科优势不够突出,理学类学科实力较弱,新兴学科、交叉学科培育滞后,学科之间差异化发展态势尚不明显,与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存在差距。
(二)平台建设成效有待加强
现有科研平台在开放运行、设备共享等方面缺乏有效管理,导致大量仪器闲置,没有很好服务教学与科研;缺少建立平台共享、共建的体制机制,条块分割、零敲碎打的现象依然存在,导致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、吸引高层次创新人才等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。
(三)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增强
人才队伍规模和水平尚不能支撑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的发展,学科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,高水平的学科领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匮乏,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。人才成长的学术环境尚需优化,人才评价体系尚需健全,与贡献度相衔接的绩效分配体制亟待完善。
二、应用型高校工科类学科评估体系的构建
澳门新浦新京8455com围绕《总体方案》五大建设任务和五大改革任务,根据《“双一流”建设成效评价办法(试行)》整体评价要求,在学科建设评价上主要考察建设学科在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、教师队伍建设四个方面的综合成效,突出学科特色、成效、质量与贡献,形成了澳门新浦新京8455com工科学科的评价体系。
(一)学科评估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
1.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学科建设改革的任务
突出学科建设对涵养学生家国情和民族自豪感、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形成科研素养的支撑作用,注重培养“实践应用型”人才。
2.坚持以服务需求为学科建设改革的导向
理工类优势学科主动融入和支撑区域及行业产业发展,努力探索、攻关,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社会服务贡献能力和水平。
3.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学科建设改革的关键
突出科研的“实践性、应用性”特色,推行代表作评价,强调科研成果的创新质量和贡献,并积极发挥共性技术研究生力军作用。
4.坚持以人才队伍为学科建设改革的抓手
克服“五唯”顽疾,针对学科建设需求,重点考察学科骨干和青年教师的学术贡献、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效,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科人才队伍。
(二)学科评估指标的选取
指标选取原则:在人才培养方面,注重应用特色学科对
“实践应用型”人才的支撑;在科学研究方面,注重科学研究的“实践性、应用性”特色;在社会服务方面,注重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;在人才队伍方面,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成效和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。
特色做法:对于非硕士点建设单位,统筹学科评估指标与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指标,在“师资队伍与资源”指标中增加了“联合培养研究生”“学术会议”“专任教师博士比例”3个三级指标;在“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”中设置“学科经费投入”二级指标。
计算方式:以近一轮申报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指标为基准,高于基准数20%的记为A档;等于基准数或高于基准数10-20%的记为B档;低于基准数的记为C档。A档记为5分,B档记为4分,C档记为3分。
指标得分=计分×权重
综合得分=∑各指标得分
表1 澳门新浦新京8455com学科自评估指标体系
一级指标 |
二级指标 |
三级指标 |
权重比例 |
指标得分 |
A.人才培养质量 |
A1.思政教育 |
S1.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与成效 |
5% |
|
A2.培养过程 |
S2.出版教材质量 |
3% |
|
S3.课程建设 |
4% |
|
S4.教学质量(教学获奖) |
10% |
|
S5.科研与实践育人成效 |
3% |
|
A3.在校生 |
S6.在校本科生代表性成果 |
3% |
|
A4.毕业生 |
S7.用人单位评价 |
2% |
|
S8.毕业生就业率 |
2% |
|
B.师资队伍与资源 |
B1.师资队伍 |
S9.师德师风建设成效 |
3% |
|
S10.专任教师博士比例 |
4% |
|
B2.平台资源 |
S11.支撑平台和重大仪器情况 |
5% |
|
B3.对外交流与合作 |
S12.联合培养研究生 |
3% |
|
S13.学术会议 |
3% |
|
C.科学研究 |
C1.科研成果(与转化) |
S14.标志性学术成果 |
10% |
|
S15.成果转化情况 |
8% |
|
C2.科研项目与获奖 |
S16.科研项目情况 |
8% |
|
S17.科研获奖情况 |
10% |
|
D.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 |
D1.社会服务 |
S18.社会服务贡献(提供5个典型案例) |
10% |
|
D2.学科经费投入 |
S19.学科建设经费投入及实行率情况 |
4% |
|
综合得分 |
|
三、学科评估改革成效
澳门新浦新京8455com自成为新增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以来的三年间,通过改革学科评估体系,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。
(一)学科建设特色突出
澳门新浦新京8455com“材料科学与工程”学科在铝基铝土矿全产业链、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及废旧电池再生利用、航空航天材料及加工、先进装备开发与智能制造、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形成了特色和比较优势。“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”学科在优势关键矿产成矿与找矿,矿山安全开采,矿山生态损害评价修复、山区大比例尺地形测量等方面开展研究,形成特色。“机械工程”学科在航空航天装备设计制造技术、难加工材料高效高质切削技术、煤矿与资源开采装备等领域开展研究。“食品科学与工程”学科在微生物筛选与鉴定、生物发酵等方面开展研究,“真菌资源分类”“发酵食品开发”等方向上初具特色。“土木工程”学科在高性能混凝土、磷石膏基复合材料等绿色建材与智能建造、工程安全与健康诊治、水工程长效运行与智能减灾方面开展研究。
(二)人才队伍稳步增长
学校加大高水平应用型学科人才的“引育培留”力度,人才队伍稳步增长。学校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,省管核心专家、省管专家、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称号的人才近40人,省级“金师”6人;引进博士230余名、引进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0余名,建设了“校企结合、实践有力、多元融入、互补提升”的6支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和9支优秀教学团队;遴选一级学科负责人(其中:学术学位一级学科21个,专业学位学科3个)24名,二级学科负责人(其中:学术学位二级学科36个,专业学位学科4个)40名;遴选60余名硕士研究生导师与贵州大学、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。
(三)社会服务能力提升
校地联合成立了“贵州省大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”“贵州智慧旅游研究院”“贵州磷石膏研究院”等兼具科研和研究生培养的组织,以满足跨学科、跨组织的学科交叉研究和人才培养要求。紧紧抓住产业学院建设的政策红利,针对“专硕点”引入企业共建“产业学院”,建设了“煤矿智能开采现代产业学院”“航空宇航与智能制造产业学院”“大数据现代产业学院”“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”“智慧交通产业学院”等五个校级产业学院。校企共建中试平台,吸纳企业更多的产业导师参与到学科建设中,探索“学科团队+工程师+投资运营”的中试平台建设模式,形成“技术开发+中试平台+市场资金+应用场景”的“中试+”生态。
(四)学科建设氛围浓厚
以第五轮学科评估为重要参考依据,结合ESI、上海软科等权威机构发布的学科排名,对每个引领学科、主干学科和支撑学科选择1-2个国内同领域的领跑学科作为参考,以项目库储备和立项建设的形式对学科实施分级分类建设,统筹整合学校师资力量、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平台基地、仪器设备、经费资产等多方面资源,合理谋划学科布局。注重开展学科自评估,不断对学科进行增比进位和动态调整,及时查漏补缺,进而适时调整学科建设方向与绩效评价体系,达到“以评促建”“以评促强”的目的。